Page 214 - 國立竹科實中創校40週年紀念特刊
P. 214
৷ʕʿʕ
午餐舊事
吳夏律 ‧ 高三 2 班
學 稿 生 投
校園瑣事,不過日常,然若冠以回憶 條人龍自動在身後排起。此時最是熱鬧,
之名,日常被罩上一層蠶紗,閃爍著七彩 掌握飯勺相當於執掌大權,隨心配布天下
珠光,在日光下熠熠生輝。撰寫日常不難, 社稷,而百姓群眾亦不甘受約束,或飢餓
但往往因過分煽情之嫌而避而不寫,然, 難耐喊著「飯多一點」,或挑三揀四喊著
現代人願意提筆記下之事寥寥,人生至此 「不要胡蘿蔔」,伴隨著金屬飯盒碰撞的
不過十七載,十二載歲月便在此課桌迴廊 聲響與童稚的笑語,午休時分的熱鬧非常
間度過,此時不記,更待何時? 是六年的「國小限定」。
近年飲食書寫流行,我也讀過幾本以 對於團膳飲食,學子們褒貶不一,既
食為題的歷史書,誰能想,大至幅員遼闊 為人則各有所愛,此處便不多做評論,但
的歐亞陸塊上的一個族群,小至十數公頃 無論美味與否,升至初中與高中後也再沒
的一方校園中的一位學子,都能以飲食為 有機會參與如此熱鬧的打飯活動了。過了
其編年為史。因此,我決定以多年來觀察 一個暑假,年齡大了,就連午餐選擇都多
實中午餐生態為題,在一切正式變為回憶 了起來。本校不似其他學校有提供團膳,
前,拙筆記下這些閃閃發光的日常。 若真要細數,學生們的選擇有五種:蒸便
大抵現代雙薪家庭多,父母雙方皆工 當、萊爾富、小吃部、學生餐廳與近年興
作繁忙,無暇為孩子準備隔日帶去學校的 起的外送服務。
便當,因此於多數小學生而言,午餐與「團 學生餐廳位於地下一樓,物理上來說
膳」一詞劃上等號。每日約莫 11:50,便可 並非真的地下,但世人多喜以相對的視角
聽見鐵製推車的輪子轟隆滾過的聲響,此 看事物,若從教學樓前往亦確實需再下一
時若斜睨門縫,可窺見負責團膳的叔叔阿 層樓,如此便有了地下一樓之稱。學生餐
姨將三大個藍色塑膠箱子放在教室門前, 廳供學生購買餐券,可兌換每日風味餐,
偶爾再放上一裝著水果的紅白塑膠袋,隨 由於和國小團膳的供應商相同,故懷念團
後瀟灑離去。 膳之人可到此一嚐(償)舊時情懷。
十二點的鐘聲一響,值日生極有效率 說及小吃部,環境昏暗,背景音是鍋
地將那藍色大箱抬入班上,掀開鐵蓋,一 鏟撞擊鐵板發出鏗鏘聲、蛋液觸及高熱發
212 ͭอ϶߅ኪਜྼ᜕৷ॴʕഃ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