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6 - 國立竹科實中創校40週年紀念特刊
P. 216
৷ʕʿʕ
稿 投 學 生
絲的起司掃去一週的煩惱焦躁,是學業與 味道,但當我在大考之日打開相同飯盒,
社團雙重壓力下的學子們盈盈企盼的桃花 母親精心準備的應考菜色與平時有異,一
源。不過,若沒把握好外送抵達的時間, 股緊張感因「不同」油然而生,然,當我
手機鈴聲與上課鐘聲哪一邊先響起將是一 觸及那溫熱的鐵製飯盒,相同的觸感、相
大賭注,又有多少人曾在課間藉口上廁所 同的溫度,是那寒窗歲月中每日每日的精
實際上悄悄溜出教室領外送呢?果然,科 力來源,瞬間卸下心防,果然,便當還是
技是把雙面刃,要用須得謹慎。 最安心的存在呢。
最後的最後,終於來到本人最熟悉的 午餐飯盒承載的是日常,是時光流過
領域了。從七年級起迄今,我攜帶便當上 無聲的痕跡,多年後若憶起,午餐將不會
學已經六年了,據本人觀察,班級中有近 是最波濤洶湧刻骨銘心的記憶,卻會隨著
半數同學亦每日帶便當,應該算是本文提 青春一詞在回憶的汪洋中潮起潮落。只願
及的午餐選擇中最主流的一種。人數眾多 此文能記下些許實中校園與日後再讀起時
的班級如本班,有著兩大個銀白色鐵籃難 能使人會心一笑的集體記憶,於我,足矣。
以承載的便當數,每次放便當皆似在拼積 寫於二零二三年初夏
木,夾縫中尋求擺放全班便當盒的最佳解。
在那個尚未有疫情的時代,許多人在十二
點的鐘聲響起後會自動將課桌與三五好友
拼在一起,打開各自的便當,在開動前夾
出一些菜到欲分享者的便當盒中,是午餐
時間最溫馨的慣例事項,可惜,在共食的
禁令下達後,可愛的傳統不復存在。說起
許多人對於便當的想像,大概都不脫那變
色的菜葉與軟塌又變味的瓜類,但帶便當
的時間長了,也能逐漸摸索出適宜的完美
便當公式——花椰菜水煮半熟再放入;櫛
瓜小黃瓜建議別帶;咖哩再適合不過;拌
面須得三思等等。雖說如此,至今我仍認
為蒸爐中端出的飯盒仍有一股難以言說的
214 ͭอ϶߅ኪਜྼ᜕৷ॴʕഃኪࣧ